Wednesday, December 6, 2006

Trungram Gyaltrul Rinpoche 宗南嘉楚仁波切﹕憶念(3)

現在下一個問題是:如果你如此照做,上述的結果是否能在一生中達成?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你是可以得到一些結果,有的是立即的成果;若你對佛法有更正確的認知,甚至有更迅速的成果。讓我們來以行捨- 佈施為例,經中說到佈施的果報會帶來財富,也就是說你會因佈施變得富有。但如果你在行捨,佈施東西給貧苦的人時,心中想的是你會因此而富有或你希望能因此而富有,那你得等到真正富有後才會變為快樂。你所做的佈施在你未變成富有之前不能為你帶來快樂。但菩薩道的人並不這樣期待,他們也不是為了要變成富有才佈施。他們一心只想幫助他人,所以他們的目的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期待也不一樣。他們只想使別人快樂,幫助他人。這些對佛法有較深體悟的人可以馬上得到修行佛法的結果﹐能夠立即獲得不可言喻的快樂。在知道他人得到快樂的當下,菩薩行者亦得到快樂,他們不需要等待經年乃至許多世變成富人之後才快樂。

因此你如何得到結果決定於你是如何體悟佛法的。你可以馬上得到結果也可以等到許多世之後再得結果。說到這兒帶出了「生」的問題- 過去世和未來世以及輪迴,同時也引出了愛與慈悲的問題。為什麼我們要對他人生起慈悲與菩提心呢?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一共有四種生的型態:化生、卵生、濕生和胎生。當你經歷無數世的生死時,你曾有父母,每一世都有父母,他們均如這一世的父母般疼愛你。除非是化生或濕生,否則你都會有父母,所以說為什麼人人事實上都是相關聯的。唯一的問題是我們不記得了 - 我們沒有「憶念」(Smriti)的功夫。所以能有記憶是很重要的,為什麼我們不能明白真相,了悟生命的自性且發乎自然的生起大菩提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不記得過去。如果我們能記得過去,那我們對世事的洞察便會迥然不同。如果人人都曾為我們的父母而對我們很好,為什麼我們不能以相同的來回報呢?這是愛與慈悲之所以成為佛教極重要的論點之故。只要生命有輪迴再生,慈悲心便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彼此皆相連﹐如一家人般。

現在讓我們直接跳到「憶念」(Smriti)本身,它也是與禪修有關的。首先讓我們先討論四念住(Smrtyupasthana)。它的對象有:身體(這個肉體本身)、覺受、心和其它一切的現象。你現在不妨一面聽一面練習這種禪修。第一步是藉觀想走遍你身上的每一部位。你可以從這裡開始,進入身體內部然後再慢慢的向上走,想像身體上的每個細胞,好比說皮膚細胞,再進入血球,並想像骨頭,然後出來;你再走入身體其它的部位,試試看你會看到什麼和發現什麼?你用這種觀想走進身體的內部,看看能發現什麼?試試看到底有沒有一個「人」在這裡,假如真有這樣一個「人」的話?還有,呼吸的練習也是這第一念住的第一部份。這個方法聽起來很簡單,但卻非常的有效。

佛教特殊的力用即在於了悟「無我」,無我可說是佛教的特質。你在別的宗教中不會找到無我的教義或教法,只有在佛教才有,且在佛教所有的宗派中均然。這是最能代表佛教的部份,乃佛教獨具的特點。「無我」是很重要的,因為一切的困惑和痛苦皆來自對「我」、「自我」、或「個人」的執著。只要你有這種強烈的執著而不能生起更上一層的體悟,不管你有多堅定的虔誠信仰,你仍只是依賴外在的某些東西,你仍只是仰賴儀式和物質的東西而已,你是不會得到解脫的。你可能得到些覺受,你可能安慰自己覺得已受護佑,但你不會得到解脫,這二者是很不同的。

在不同的宗教裡均有「他性」(otherness)和「單一性」(oneness)的觀念。佛教的獨特之見在於「單一性」上而非「他性」上,就是說佛教認為你並非是依於某些對象而存在的,這是為什麼有關於佛教到底是否信仰「神」這種問題會出現的原因。當然我發現人們對神這個字會給予不同的詮釋,我能說的是佛教認為沒有一個永久、單一且能創造和控制世界的單一實體的存在。如果你如此詮釋神的意思,則佛教不同意有這樣的東西存在。但如果你以不同方式解釋,也可能會偏離「神」的原始詮釋,也許不會,我不確定。總之佛教不認為有一個總體的實體。如果你多研究佛教的因明學,亦即佛教的邏輯學,便會更明白為何總體不存在。其實佛教認為只有個體(individuals)的存在,但那也只是暫時的眾分別體而已。現在我不細論這部份,因為這是全然不同的一個主題。所謂總體(universal)的意思是這樣的:或許我們用例子來說明,我現在問你們在廚房裡所必需的重要東西有些什麼,你們可舉出一項嗎?(聽眾:鹽!)好!鹽是一項,它是你在廚房裡所需的許多東西之一,對嗎?到目前為止這樣說是沒問題的,因為我們是如此想的,也是如此溝通的,所以我說沒問題,這是我們在做溝通時所需要的方式。然而我們現在必須實際來分析一下:看看我們到底是怎樣被困惑的﹐無明又是如何作用著我們的。你說鹽是我們在廚房裡所需要的許多東西中的一項,對這點我們大家均表同意。下一個問題則是,那鹽是不是「單一」的實體呢?因為我們剛剛才說了鹽是許多東西中的「一」項嘛,事實上不假思索我們便會認定這所謂的「一」項是不錯的。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那「單一的鹽」如果真的存在,它是在那裡呢?在佛法的概念裡,那是不存在的!因為如果它存在,它便是一個總體了。當然我們可以說這個廚房裡有鹽,紐約市中每個廚房裡均有鹽,澳洲有鹽,印度也有鹽。但那「單一」的鹽在那裡呢?那「單一」的 - 正如我們形容是廚房中許多東西之一的那個鹽是在那裡呢?它其實是不存在的,因為鹽是個體的。我們現在或可以說剛剛提到的那個鹽是你在紐約各廚房裡都能找到的鹽,但這種思維仍是範圍稍小的總體的概念。你實際上無法找到一個所謂的紐約鹽,紐約有很多鹽,但沒有一個整體的「紐約鹽」。那是不存在的,然而我們的心創造了它,我們的念頭創造了它。所以所謂的「一個」是我們的心所創造之物,它並非客觀的存在。
By Trungram Gyaltrul Rinpoche 宗南嘉楚仁波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