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6, 2006

Trungram Gyaltrul Rinpoche 宗南嘉楚仁波切﹕憶念(1)

憶念

尊貴的宗南嘉楚仁波切

2001年3月24日早上10點正
金剛乘佛法中心
美國紐約市


我非常高興能和各位在此相會,這其實是我在紐約市的第一次佛法開示,因此很高興能與你們一起分享我在佛法上的見解。

今 天的主題將就佛法的大體而論,但我會特別談論「憶念」 - 記憶的力量及其重要性;這在佛法上有其特別的名相。我認為記憶很重要,因為你常在佛經裡反覆的看到它,而佛陀也常談論它。梵文將之稱為Smriti- 憶念,藏文稱之為temba,即銘記於心之意。對佛教的三乘:小乘、大乘、金剛乘而言這點均是非常重要的。它之所以非常重要有不同的原因,舉例來說,在金 剛乘中,修行上師瑜珈或藉禪修親近你的精神導師是金剛乘主要的修行法門之一。而其精義即在於你確實銘記上師的德行於心,且一次再次的憶念著他。所以說憶念 在金剛乘修行中占著極重要的地位。而在早期佛教中亦然,因為有所謂的四念處,也就是將心念記或繫於四個對象上;梵文稱之為 "Smrtyupasthana",就是將心念安住在你禪修時所憶念的任何對象上之義。基於此,這是為什麼今天我要選擇這個主題的原因。當然,在談論佛法 時總有相疊之處,因此我們也會觸及其它部份,但憶念(Smriti)將是今天的重點。我會先談它。如果你們有任何問題,可留到結尾時問我,我會盡可能的回 答。

「憶念」也是八正道的教法之一,它和我們的念頭相關。佛教的教法可歸類為主要的三種:與道德相關者(戒),與心智、心念修行或三摩地 (定)相關者,及與智慧(慧)相關者。因此,道德、集中心念(或心念修持)和智慧是佛教教法中重要的三項主題,而憶念特屬於第二種 - 心智修行。

好, 首先,什麼是法?我們先來問自己一下什麼是佛法?「法」這個字義其實非常廣泛,它可以有十種不同的涵義。所以在誦經時,當你見到「法」這個字,不要認為它 都只是相同的意思。它涵蓋很廣,事實上可說是涵蓋了整個宇宙。以它這十種不同的涵義,它包涵了世界上一切可能之物。而我們通常所熟悉的涵義則是指那些能使 我們得解脫,並給予我們智慧了解真相的佛陀的教法,不過這只是「法」的十種詮釋之一而已。現在我要講的便是這種涵義的「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認知的 「法」。所以你若問這樣的「法」是什麼,佛陀曾以很簡單的方式說:「法」就是訓練我們的心,不去做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惡行,去做幫助自己和他人的一切善行, 而最重要的就是要觀照我們的心,審視我們的心。這就是「法」!由於心極為重要,不像許多其它的信仰和宗教,佛教著重在心念上。佛教並不特別著重在身或語 上,而是在心念-「意」上。例如有些宗教會將手以鉸鍊鎖住,因為他們也認同,如偷竊等行為是壞的行為,為了清淨偷竊造成的惡業,他們會用鉸鍊將手鎖住而說 手是行使偷竊的禍源。因此為了清淨罪業,就把手拷起來吧!這是一種以體罰來清淨罪業的方式。還有類似的情況:為了清淨舌頭所造的惡業,他們會以針穿刺舌頭 和做各種各樣的事。但就佛教來說,是心促使偷竊的,是心促使撒謊和一切行為的。如果你決意不去偷竊,你的身和語在控制之下的話,你是不會去偷竊,也不會撒 謊的。所以說我們不要懲罰身體,讓我們來鍊心,這就是佛陀的訊息。

所以中道是佛教的一個極重要的觀念。通常我們認為中道指的是哲學上的東 西,指既不落入常見也不落入斷見。但它不僅是哲學上的,還實際上意謂我們應秉持佛陀所示的中道過生活。中道在此指的是不縱身於奢侈的生活,但同時也不懲虐 我們的身體,即行所謂的自我摧殘,因這二者是兩個極端。因此既不是鬆懈的不做一事,同時也不懲虐身體,而是將心用於修行上,訓練我們的心和念頭。因此中道 並非僅是哲學上的一個中道,它也是佛教務實修行的中道。
By Trungram Gyaltrul Rinpoche 宗南嘉楚仁波切

No comments: